新苏教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 声音的产生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在课标中的位置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课标要求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的起始课,重点让学生对声音产生的规律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本单元后几课打下知识基础。本课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听各种声音,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然后通过观察一些物体发声时的现象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经调查得知85%的同学认为摩擦、碰撞等方法是声音产生的原因,还有一定的误区,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声音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发声时现象的共同之处,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
1.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概括实验事实的能力。
科学态度:
1.在探究活动中,发展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通过拓展资料,感受自然界声音的丰富多样,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归纳概括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借助其它物体观察发声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音箱,气球,水槽,音叉。
学生材料:保鲜袋,直尺,钹,装有泡沫屑的瓶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感知声音
1.PPT播放声音视频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考听力”。敢不敢挑战?(敢!)
闭上眼睛,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说。
(口令声、音乐声、风声、水声、国歌声)
有了声音,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产生”。(板书:声音的产生)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导入活动,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感知到大自然的声音是如此美妙,并在对声音的感知中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活动体验,提出问题
1. 出示口袋,制造声音
谈话:刚才我们听出了那么多的声音,(出示保鲜袋),那你能利用这个保鲜袋制造出声音吗?
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
提问: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方法让袋子发出声音?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时一人汇报方法,并展示。其余同学仔细观察、认真听。
(板书:拍、挤、吹、弹……)
2.学生预测,形成假设
谈话:通过活动,我们让保鲜袋发出声音,现在你觉得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呢?小组讨论,把你们的预测写在记录单上。(出示记录单)
学生预测
过渡:是不是真如你们预测的一样呢?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这组活动意在调出学生原有概念,引发认知冲突。为学生下面学习,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形成概念做好铺垫。】
三、实验探究,归纳结论
1. 认识直尺发声时的现象
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会用直尺玩弹尺子的游戏,看出示PPT你会玩吗?
指名一人示范。
小组活动,每人玩两次,尺子发出声音时,能看到什么现象呢?小组交流,请记录员记下。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简单易操作,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究“声音的产生”、并养成及时做下记录的习惯。】
过渡:尺子发声时,我们能看到尺子在动,但有些物体发声时却看不到它在动,但是我有办法。
2.认识音箱发声时的现象
出示音箱,播放音乐(手机直接接入,播放世界杯歌曲《生命之杯》),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气球在随着音乐弹跳)
分析:气球怎么跳动起来了?(指名说)
【设计意图:选择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是让学生便于观察到气球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从而联想到气球跳动的原因来自于音箱的振动。】
3. 认识声带发声时的现象
利用保鲜袋我们可以发出声音,不利用物体,我们自己的身体也能发出声音,比如声带。PPT出示:右手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
学生活动。
谈话:手有什么感受?请记录员在记录单上记录下你们的感受。
交流实验现象。
4. 认识烧瓶发声时的现象
声带发声我们用手就能摸到声带在动,出示放有泡沫塑料颗粒的烧瓶,对着瓶口吹,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小组活动,每人吹两次,其他同学观察。
汇报交流:泡沫塑料在飞舞。
谈话:尺子发声我们看到尺子在动,声带发声我们摸到声带在动,那瓶子发声是谁在动呢?
谈话:是谁带动泡沫塑料在飞舞?
(气流、空气)
小结:原来瓶子发声时是气体在动呀。
【设计意图:由于塑料瓶有静电现象,所以用玻璃瓶效果更明显一些。通过与直尺和声带发声时现象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泡沫塑料颗粒飞舞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是气体的振动带动了泡沫塑料颗粒的运动。】
5.认识音钹发声时的现象
钹,大家都见过,怎么让它发出声音?谁来试试?指名一人敲钹,两人分别站在两侧,用手摸敲击后的钹,感受物体发声后的现象。
追问:钹敲响后轻按在身上,声音怎么突然没有了?
小组讨论。
指名说。
6.观察活动记录单,思考:这些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指名说。
小结:这些物体发声时都会快速地来回往复运动,科学上将这种动态称之为“振动”。(板书:振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分析讨论,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体验有序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尝试分析现象并逻辑合理的方式归纳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四、运用结论,解释现象
1.实验演示。
师出示音叉,介绍音叉并敲击音叉接近水面,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有水花飞溅起来呢,你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后指名说。
2.视频欣赏
美妙的声音总使人心情愉悦,请大家欣赏一段水鼓表演。(PPT展示)
当鼓声敲响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解释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指名说。
3.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两种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1.知道动物的不同发声方法
谈话:自然界中,不仅我们人会制造各种声音,还有动物也会发出的各种声音,他们声音的产生也和振动有关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展示图片、文字(昆虫、哺乳、鸟类)资料。
学生阅读,你们阅读完得接受我的采访。
谈话:现在我是记者,你们是生物学家,请问~。
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小结:今天我们用大量的实验与资料验证了什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作业:
请你用身边的材料每人制造一种声音,看看是什么在振动?但有一个规则,不能和今天的实验重复。
下课——哨声——同学们再见!你们课下看看口哨是咋回事。思考: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
【板书设计】
9.声音的产生
拍、吹、揉、摇…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