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宋朝才子沉沦风月,与恋人离别时写下千古名篇,成婉约词巅峰之作

柳永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自由填词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少年时代也曾努力攻书,赴京赶考。不过几度受挫之后便开始沉沦风月,专职替人填词,一时名声大噪。

北宋初期,婉约词尚未兴起,因此上层文人不太能欣赏柳永的词风。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二十五岁的柳永初次应试,便因“属辞浮靡”落榜。此后十五年间,又三度落榜。

心灰意懒的柳永,于是整日流连欢场,靠着饮酒和填词麻醉自己。后来有一次朝廷开恩科举荐人才,有人提到了“柳三变”的名字。

皇帝知道柳永的事迹后,直接否决了提名,批复道:“且去填词”。从此,柳永就专业以填词为生。北宋时期,柳词在民间影响力极大。时常有风尘歌伎,为了争得他一词,扭打作团。

每当这种时刻,柳永却便在一边围观打架,还大吹法螺,夸耀自己腹生异锦,舌喷长江,又说:“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可见,柳永虽然仕途不济,但是小日子却过得十分惬意。《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就是柳永在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第四次举考失败之后,写下的一阕词。

后来,婉约词逐渐被人们接受,柳永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就问鼎了婉约词的巅峰。后人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总是爱提及柳永与爱人“虫娘”的离别,以及个人内心的愁苦。

《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白话翻译:

傍晚行走至长亭,耳畔蝉鸣声凄凉而悲切,一场急雨刚刚停下来。你在京城门外,设宴为我饯行。正万般不舍,渡船又来催促出发。

彼此握着双手,泪眼相看,却说不出一句话。唯有让泣声凝结在喉头,发出一阵呜咽声。此地一别,千里烟波相隔。前途散发出落日余晖般的暮气,楚地的天空是漫无涯际的广阔。

多情的人,自古就爱为离别而悲伤。更何况,又赶上这清冷寥落的季节!但是不知今晚酒醒之后,又身在何处?或者是杨柳岸边,吹拂着清晨的微风,仰望着天际的残月。

从今往后,不管经过多少年月。没有你在我身边,纵是良辰美景,也只是形同虚设。即便有千万种情怀和意趣,我这般心事,又能向谁去诉说?

苏轼曾经说过,柳词适合十七、八岁少女,持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不像他的词,更适合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出于苏轼的“狂妄”,也不是对柳永的鄙薄,苏轼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而已。

柳永其实是一位商业词人,有许多宋词的研究者认为,他的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为一名叫“虫娘”的风尘知己所写。

不过作为一名自由填词人,柳永当时填词的手法已经非常“商业化”。由于仕路不通,柳永长年依靠填词谋生,所以他创作时始终会站在“受众”的立场上。

柳词最大的受众群体,正是十七、八岁的歌伎,和那些听她们唱歌的普通客人。《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柳永创作的众多情词一样,是“代入”歌姬视角的一种创作。

因为词中悲欢交集的感受,必须能让演唱者本人感同身受。所以这些词无论在遣词造句,还是在思想内涵方面,都非常的浅薄。

唯一能让柳词享有盛誉的地方,就是词中的“造境”与修辞。而这种艺术手法,却在当时被指为“属辞浮靡”。

当我们细读柳永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时候,便会发现,词的开头便充满了“长亭”、“寒蝉”、“骤雨”之类的陈词滥调堆砌。

这些词构成的“意象”,完全不需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即可轻易地调动听众的情绪。全词真正出彩的地方,只在“执手相看泪眼”与“今宵酒醒何处”三句。

前者成功化用《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把一个爱人分手的场景与涉及白头之盟的经典爱情诗篇相结合;后者虚构了一个情境,成功地展现了作者本人在“造境”方面的天才。

《雨霖铃·寒蝉凄切》和众多的柳词一样,出彩的地方在于,他是用一名痴情男儿的口吻,迎合十七、八岁少女的口味填出来的爱情词。

自屈原在《楚辞》中自比美人之后,中国古代诗人就特别喜欢在诗词中将自己称作“妾”,并以“妾”的身份来进行“苦吟”,写下了大量以“离别”、“思归”和“闺怨”为主题的诗词。

但是像柳永这般,以堂堂男子身份公然写爱情词的却极为罕见。柳永在填词时,尽管一直运用少女们能看懂的“商业元素”,但是与此同时,他也从未放弃在词中抒发个人的情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正是柳永这位浪子最真切、自然的感受。所以“商业元素”与“个人真挚情感”的结合,让柳词实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因此柳词才会这么有名。

结语

柳永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成功,其实和这首词本身的音律和谐分不开,音律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首词的传播。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这首词中那些“通俗”的元素,在如今看来已经不够通俗了。比如如今十七、八岁少女的情怀,早已经与千年前的少女们不同了。

所以今人读到这首词,最爱的并不是那些“长亭”、“寒蝉”、“骤雨”。就连“执手相爱泪眼”这种絮絮叨叨的情话,被提及的频率也日渐减少了。

后来人们最喜爱的,其实还是这首词中独特的“造境”即属于江湖浪子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关文章